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U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


1.舀取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浚,抒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抒者,挹也,取諸水中也。」

2.疏通或挖深水道。通「濬」。唐.魏徵〈論時政疏〉:「欲流之遠者,必浚其泉源。」唐.韓愈〈重答張籍書〉:「浚其源,導其所歸;溉其根,將食其實。」

3.剝削、榨取。《左傳.襄公二十四年》:「子實生我,而謂子浚我以生乎?」晉.杜預.注:「浚,取也,言取我財以自生。」唐.柳宗元〈封建論〉:「姦利浚財,怙勢作威。」




深。《詩經.小雅.小弁》:「莫高匪山,莫浚匪泉。」漢.毛亨.傳:「浚,深也。」唐.柳宗元〈鈷鉧潭西小邱記〉:「西二十五步,當湍而浚者為魚梁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


1.高的。如:「高峻」、「崇山峻嶺」。

2.偉大的。如:「峻命」、「峻節」。《禮記.大學》:「〈帝典〉曰:『克明峻德。』」漢.鄭玄.注:「峻,大也。」

3.陡峭。《韓非子.姦劫弒臣》:「是猶上高原之顛,墮峻谿之下而求生,必不幾矣。」

4.嚴厲的、苛刻的。如:「嚴刑峻法」。《史記.卷一一八.淮南王傳》:「政苛刑峻,天下熬然若焦。」《後漢書.卷三三.朱浮傳》:「浮性矜急自多,頗有不平,因以峻文詆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


用火燒物。《說文解字.火部》:「焌,然火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以火燒物曰然。」《周禮.春官.菙氏》:「凡卜,以明火爇燋,遂吹其焌契,以授卜師,遂役之。」漢.鄭玄.注:「焌,謂以契柱燋火而吹之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日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


1.清早。《爾雅.釋詁》:「晙,早也。」晉.郭璞.注:「晙,亦明也。」

2.人名用字。如唐朝有王晙。


  

  部首:立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


完畢。如:「竣工」、「完竣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六一回:「便差軍數萬築濡須塢,曉夜併工,刻期告竣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


瞟視,斜著眼看。《水滸傳》第二三回:「那婦人只顧把眼來睃武松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田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


1.職官名。古代掌農事的官。《詩經.豳風.七月》:「饁彼南畝,田畯至喜。」漢.毛亨.傳:「田畯,田大夫也。」《文選.張衡.東京賦》:「嘉田畯之匪懈。」

2.泛指農夫。三國魏.劉楨〈大暑賦〉:「農畯捉鐏而去疇,織女釋杼而下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


大。《文選.司馬相如.上林賦》:「夸條直暢,實葉葰楙。」李善注引司馬彪曰:「葰,大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馂
  部首:食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


1.剩餘的食物。《說文解字.食部》:「餕,食之餘也。」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餕餘不祭。」

2.熟食。通「飧」。《公羊傳.昭公二十五年》:「吾寡君聞君在外,餕饔未就,敢致糗於從者。」漢.何休.注:「餕,熟食。」




吃剩下的食物。《儀禮.士昏禮》:「媵餕主人之餘,御餕婦餘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厶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


狡兔,或泛指兔子。《玉篇.兔部》:「㕙,狡兔。」宋.吳潛〈賀新郎.汲水驅炎熱〉詞:「玉㕙擣藥何時歇。幾千年,陰晴隱現,團圓虧缺。」


  駿

 简化字:骏
  部首:馬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


1.良馬。《說文解字.馬部》:「駿,馬之良材者。」如:「神駿」。《楚辭.東方朔.七諫.謬諫》:「駑駿雜而不分兮,服罷牛而驂驥。」漢.王逸.注:「良馬為駿。」

2.才能出眾的人。通「俊」。《史記.卷八四.屈原賈生傳》:「誹駿疑桀兮,固庸態也。」裴駰集解引王逸曰:「千人才為俊。」




急速。《爾雅.釋詁下》:「駿,速也。」晉.郭璞.注:「駿猶迅速,亦疾也。」《詩經.周頌.噫嘻》:「駿發爾私,終三十里。」《文選.陸機.歎逝賦》:「日望空以駿驅,節循虛而警立。」



1.大的。如:「駿業」。《詩經.大雅.文王》:「宜鑒于殷,駿命不易。」漢.毛亨.傳:「駿,大也。」《文選.陸機.大將軍讌會被命作詩》:「皇皇帝祜,誕隆駿命。」

2.峻刻的、嚴厲的。通「峻」。《史記.卷六八.商君傳》:「殘傷民以駿刑,是積怨畜禍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鳥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參見「鵔鸃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


拾取、採集。漢.劉向《說苑.卷一四.至公》:「使王子革、王子靈共捃菜。」唐.李延壽〈上南北史表〉:「除其冗長,捃其菁華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邑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


1.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區域的名稱。周時縣大郡小,以縣統郡,至秦始皇時,廢封建,行郡縣,郡大縣小,以郡統縣,漢以後歷代因襲,隋唐時曾罷郡置州,宋時改郡為府。《史記.卷六.秦始皇本紀》:「海內為郡縣,法令由一統。」

2.姓。如明代有郡敬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


一種水藻。葉大如蓬。《爾雅.釋草》:「莙,牛藻。」晉.郭璞.注:「似藻,葉大,江東人呼為馬藻。」也稱為「馬藻」、「牛藻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


1.低等隱花植物的一個大類。沒有莖、葉,也不含葉綠素,無法自製養分,以寄生為營生方式,自然界中分布極廣。無毒的可供食用。如木耳、松蕈、香蕈、草菇等都是可食用的菌類。

2.細菌的簡稱。如:「葡萄球菌」、「桿菌」、「殺菌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


一種細長無節的竹子,可作箭桿。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箘,箘簬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箘簬二字,一竹名。」宋.王安石〈寄袁州曹伯玉使君〉詩:「濕濕嶺雲生竹箘,冥冥江雨熟楊梅。」也稱為「箘簬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宀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


才能傑出的人。《廣韻.去聲.稕韻》:「寯,人中最才。」



聚合。清.王念孫《廣雅疏證.卷三下.釋詁》:「寯,聚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浚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


疏通或鑿深水道。如:「疏濬」、「濬河」。《書經.舜典》:「封十有二山,濬川。」漢.孔安國.傳:「有流川,則深之使通利。」



幽深的。如:「濬壑」。《書經.舜典》:「濬哲文明,溫恭允塞。」漢.孔安國.傳:「濬,深。」晉.陸機〈日出東南隅行〉:「高臺多妖麗,濬房出清顏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ㄎㄡˋ
  拼音: kòu




1.牽、勒住。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扣,牽馬也。」《左傳.襄公十八年》:「齊侯駕將走郵棠,大子與郭榮扣馬。」

2.套住,把圈環狀的東西鉤結住。如:「扣鈕釦」、「將門扣上」。

3.抓住、貼緊。如:「扣住原則」、「扣緊主題」、「扣人心弦」。

4.押解、拘留。如:「扣押」、「扣留」。《喻世明言.卷四十.沈小霞相會出師表》:「那知州姓賀,奉了這項公事,不敢怠慢,即時扣了店主人到來,聽四人的口詞。」

5.敲、擊。通「叩」。如:「扣鐘」、「扣槃捫燭」。《荀子.法行》:「扣之,其聲清揚而遠聞。」唐.皎然〈尋陸鴻漸不遇〉詩:「扣門無犬吠,欲去問西家。」

6.攻打。如:「扣城不下」。《封神演義》第五回:「扣玄關,天昏地暗;擊地戶,鬼泣神欽。」

7.扳動。如:「打靶時,槍托抵住肩窩,瞄準準星,用食指扣動扳機。」

8.戴上、施加。如:「他不知不覺被扣上一個罪名。」、「武大郎被扣了頂大綠帽。」

9.減掉、減去。如:「扣錢」、「扣分」、「扣進度」、「七折八扣」。

10. 一種烹飪方法。將主要材料處理好,依序裝入碗裡,再加上佐料或調味料等,蒸或燉至熟透,吃時再倒蓋於碗盤中。如:「梅乾扣肉」、「南乳扣肉」。




1.用來鉤結的環狀物。如:「鈕扣」、「鞋扣」、「繩扣」、「領扣」。也作「釦」。

2.減算價錢的比例數。如:「折扣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扣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ㄎㄡˋ
  拼音: kòu




衣服的鈕扣。《新唐書.卷二二〇.東夷傳.高麗傳》:「王服五采,以白羅制冠,革帶皆金釦。」俗稱為「釦子」。



用金屬裝飾器物。《後漢書.卷一〇.皇后紀上.和熹鄧皇后紀》:「其蜀、漢釦器九帶佩刀,並不復調。」唐.章懷太子.注:「釦,以金銀緣器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ㄎㄡˋ
  拼音: kòu

參見「佝僂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ㄎㄡˋ
  拼音: kòu




怐愗:愚昧、不聰明。《玉篇.心部》:「怐,怐愗,愚貌。」《楚辭.宋玉.九辯》:「然潢洋而不遇兮,直怐愗而自苦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宀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ㄎㄡˋ
  拼音: kòu




1.盜匪,或指外來的入侵者。如:「賊寇」、「草寇」、「敵寇」、「流寇」、「倭寇」、「窮寇莫追」。唐.杜甫〈登樓〉詩:「北極朝廷終不改,西山寇盜莫相侵。」明.侯方域〈寧南侯傳〉:「是時秦寇入豫,良玉當往勦,見司徒公。」

2.姓。如北魏有寇謙之,宋代有寇準。




侵犯、掠奪。如:「入寇」、「寇邊」。《書經.費誓》:「無敢寇攘,踰垣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ㄎㄡˋ
  拼音: kòu

參見「豆蔻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ㄎㄡˋ
  拼音: kòu




紡織機上固定經紗,打入緯紗的機件。形狀像梳子。《廣韻.去聲.候韻》:「簆,織具。」明.宋應星《天工開物.卷上.乃服》:「凡絲穿綜度經,必用四人列坐,過簆之人,手執簆耙先插以待絲至,經過簆,則兩指執定,足五、七十簆,則絛結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鳥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ㄎㄡˋ
  拼音: kòu




初生的小鳥。《漢書.卷六五.東方朔傳》:「聲謷謷者,鳥哺鷇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ㄎㄡˋ
  拼音: kòu




1.敲、擊。如:「叩門」、「叩關」。《論語.憲問》:「以杖叩其脛。」唐.白居易〈長恨歌〉:「金闕西廂叩玉扃,轉教小玉報雙成。」

2.磕、觸。如:「叩頭」、「叩首」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七回:「安老爺聽得這個,說了句豈敢,連忙趕過去,合他膀子靠膀子的,也那麼鬧了一陣,口裡卻說的是:『還叩,還叩,還叩。』」

3.詢問、請問。如:「叩安」、「執經叩問」。清.方苞〈左忠毅公軼事〉:「叩之寺僧,則史公可法也。」

4.叩頭、叩首的簡稱。如:「三跪九叩」。

5.牽、拉住。同「扣」。《史記.卷六一.伯夷傳》:「伯夷、叔齊叩馬而諫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抠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ㄎㄡ
  拼音: kōu




1.提挈、撩起。《廣韻.平聲.虞韻》:「摳,褰裳也。」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毋踐屨,毋踖席,摳衣趨隅,必慎唯諾。」

2.探取。《列子.黃帝》:「以瓦摳者巧,以鉤摳者憚,以黃金摳者惛。」晉.張湛.注:「互有所投者,摳。」

3.捉拿、拘留。《警世通言.卷六.俞仲舉題詩遇上皇》:「差官教放了孫婆,將孫小二摳住問俞良安在?」

4.用手指或指甲挖取。如:「不要摳鼻子!」《西遊記》第二回:「摳眼睛,捻鼻子。」

5.北平方言。指追究、深究。如:「他遇著問題,總喜好死摳!」




北平方言。指吝嗇。如:「他這人摳得很,一毛錢也不肯拿出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弓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ㄎㄡ
  拼音: kōu




1.弓弩兩端繫弦的部分。《說文解字.弓部》:「彄,弓弩耑弦所居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耑者,頭也,兩頭隱弦處曰彄。」漢.蔡邕〈黃鉞銘〉:「馬不帶鉂,弓不受彄。」

2.環類的東西。《西京雜記》卷一:「戚姬以百鍊金為彄環,照見指骨。」《資治通鑑.卷一二六.宋紀八.文帝元嘉二十八年》:「魏人以鉤車鉤城樓,城內繫以彄緪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眍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ㄎㄡ
  拼音: kōu




眼珠子深陷。《廣韻.平聲.侯韻》:「瞘,深目貌。」《醒世恆言.卷一.兩縣令競義婚孤女》:「蕭雅一臉麻子,眼瞘齒䶕,好似飛天夜叉模樣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 总笔画:3
  注音: ㄎㄡˇ
  拼音: kǒu




1.人或動物飲食、發聲的器官。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口,人所以言食也。」如:「張口」、「閉口」、「守口如瓶」。也稱為「嘴」。

2.器物納入取出的地方。如:「槍口」、「瓶口」。漢.王充《論衡.道虛》:「致生息之物密器之中,覆蓋其口。」

3.內外相通的出入處。如:「港口」、「門口」、「巷口」、「海口」。

4.關隘。常用於地名。如:「張家口」、「喜峰口」、「古北口」。

5.兵器或工具上的鋒刃。如:「刀口」、「劍口」。

6.破裂的地方。如:「傷口」、「裂口」、「缺口」。

7.量詞:(1)計算人數的單位。如:「一家八口」。(2)計算牲畜數量的單位。相當於「隻」、「頭」。如:「三口豬」。(3)計算器物數量的單位。如:「兩口鍋子」、「一口鋼刀」、「一口枯井」。

8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  

  部首:刀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ㄎㄨ
  拼音: kū




1.剖開。《莊子.山木》:「吾願君刳形去皮,灑心去欲,而遊於無人之野。」《後漢書.卷八二.方術傳下.華佗傳》:「因刳破腹背,抽割積聚。」

2.挖空。《易經.繫辭下》:「刳木為舟,剡木為楫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ㄎㄨ
  拼音: kū




1.草木失去生機。如:「枯木逢春」。唐.李白〈蜀道難〉:「連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絕壁。」元.馬致遠〈天淨沙.枯藤老樹昏鴉〉曲:「枯藤老樹昏鴉,小橋流水人家。」

2.乾、乾涸。如:「枯井」、「海枯石爛」、「枯魚之肆」。唐.李白〈古風〉詩五九首之五九:「眾鳥集榮柯,窮魚守枯池。」

3.憔悴、瘦瘠。《荀子.修身》:「安燕而血氣不惰,勞倦而容貌不枯。」《後漢書.卷四五.袁安傳》:「魂魄飛揚,形容已枯。」




1.油料作物經榨油後剩餘的渣滓,多製成餅狀,供飼料、肥料之用。如:「茶枯」、「油枯」。

2.中醫上稱半身不遂的病為「枯」。


  

  部首:骨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ㄎㄨ
  拼音: kū

參見「骷髏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ㄎㄨ
  拼音: kū




1.因傷心或激動而流淚,甚至發出悲聲。如:「嚎啕大哭」、「痛哭失聲」。《論語.先進》:「顏淵死,子哭之慟。」唐.杜甫〈佳人〉詩:「但見新人笑,那聞舊人哭。」

2.弔唁。《淮南子.說林》:「桀辜諫者,湯使人哭之。」漢.高誘.注:「哭,猶弔也。」

3.傷心的向人訴說。如:「你的存款比我多,別老在我面前哭窮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土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ㄎㄨ
  拼音: kū




洞穴。同「窟」。《說文解字.土部》:「堀,突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突為犬從穴中暫出,因謂穴中可居曰突,亦曰堀,俗字作窟。」《漢書.卷五一.鄒陽傳》:「則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,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!」


  

  部首:穴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ㄎㄨ
  拼音: kū




1.洞穴。《玉篇.穴部》:「窟,穴也。」如:「土窟」、「窟窿」、「蛇窟」、「蟻窟」。《戰國策.齊策四》:「狡兔有三窟,僅得免其死耳。」北周.庾信〈小園賦〉:「藏貍並窟,乳鵲重巢。」

2.人所居住的土室。《禮記.禮運》:「昔者先王未有宮室,冬則居營窟,夏則居橧巢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謂於地上累土而為窟。」《晉書.卷九四.隱逸傳.郭瑀傳》:「鑿石窟而居,服柏實以輕身。」

3.比喻人、事、物聚集、雜處的地方。如:「匪窟」、「賭窟」、「賊窟」、「貧民窟」、「銷金窟」。《文選.郭璞.遊仙詩七首之一》:「京華遊俠窟,山林隱遯棲。」宋.張耒〈潘郎以予生日見過致酒出兩詩〉二首之二:「淮陽牡丹窟,盛不數伊洛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ㄎㄨˇ
  拼音: kǔ




1.五味之一。似黃連、膽汁的味道,與「甘」、「甜」相反。《荀子.正名》:「甘、苦、鹹、淡、辛、酸,奇味以口異。」

2.難以忍受的境況。如:「訴苦」、「吃苦耐勞」、「受苦受難」、「苦中作樂」、「苦盡甘來」。




1.受累、為難。如:「他如此忍辱負重,真是苦了他了!」

2.磨鍊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。」

3.患、怕。《漢書.卷三四.韓信傳》:「亭長妻苦之,乃晨炊蓐食。」《文選.古詩十九首.迴車駕言邁》:「盛衰各有時,立身苦不旱。」




1.有苦味的。如:「苦瓜」、「苦茶」。

2.艱辛、難受。如:「苦境」、「苦日子」、「一臉苦笑」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樂歲終身苦,凶年不免於死亡。」

3.愁悶。如:「愁眉苦臉」。唐.李白〈關山月〉詩:「戍客望邊色,思歸多苦顏。」




盡心盡力的。如:「苦勸」、「苦諫」、「埋頭苦幹」、「寒窗苦讀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ㄎㄨˋ
  拼音: kù

參見「矻矻」條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93435 页数: 27/2336
第一页 | 上一页 | 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